rkey

rkey

ping -c

如果你想要測試一台機器對於指定網絡的訪問連通性,可以使用 ping -c 指令。

Windows 操作系統、Linux 操作系統、Mac OS 操作系統應該都內置了該指令。

ping -c 4 hub-mirror.c.163.com 是一個命令行指令,用於測試你的計算機與 hub-mirror.c.163.com 這個域名之間的網絡連接。這個命令使用了 ping 工具,它是網絡管理員常用的工具之一,用於檢查網絡的連通性。

命令解釋#

  • ping:這是命令的名稱,用於發送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回顯請求消息給指定的主機。
  • -c 4:這是 ping 命令的一個選項,表示發送四次回顯請求。-c 選項後面跟著的是你希望發送的回顯請求的次數。在這個例子中,4 表示發送四次。
  • hub-mirror.c.163.com:這是你想要測試連接的域名。

命令執行後的輸出#

當你執行這個命令時,你的計算機將向 hub-mirror.c.163.com 發送四個 ICMP 回顯請求。每次發送請求後,如果對方伺服器響應,它會發送一個回顯回覆。ping 命令會顯示每個請求的發送和接收時間,以及一些統計信息,如最小、平均和最大往返時間(RTT)。

示例輸出#

如果網絡連接正常,輸出可能如下所示:

PING hub-mirror.c.163.com (119.75.218.100) 56(84) bytes of data.
64 bytes from 119.75.218.100 (119.75.218.100): icmp_seq=1 ttl=50 time=23.4 ms
64 bytes from 119.75.218.100 (119.75.218.100): icmp_seq=2 ttl=50 time=22.1 ms
64 bytes from 119.75.218.100 (119.75.218.100): icmp_seq=3 ttl=50 time=24.3 ms
64 bytes from 119.75.218.100 (119.75.218.100): icmp_seq=4 ttl=50 time=23.7 ms

--- hub-mirror.c.163.com ping statistics ---
4 packets transmitted, 4 received, 0% packet loss, time 3004ms
rtt min/avg/max/mdev = 22.100/23.400/24.300/0.800 ms

輸出解釋#

  • PING:顯示你正在 ping 的域名和其解析的 IP 地址。
  • 64 bytes:每次發送的數據包大小。
  • icmp_seq:ICMP 序列號,標識每個發送的請求。
  • ttl:Time to Live,數據包的生存時間,表示數據包在網絡中可以經過的最大跳數。
  • time:往返時間,單位是毫秒,表示從發送請求到接收回覆的時間。
  • ping statistics:統計信息,包括發送和接收的數據包數量、丟包率和往返時間的最小值、平均值、最大值和標準差。

用途#

使用 ping 命令可以幫助你診斷網絡問題,例如:

  • 檢查網絡連接是否正常。
  • 檢查目標伺服器是否響應。
  • 評估網絡延遲和丟包情況。

希望這能幫助你理解 ping -c 4 hub-mirror.c.163.com 命令的用途和輸出。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